因为花瓣的形状杂乱尖锐,似乎是被人用剪刀随意裁剪过似的,又因为在开放在秋天,因此得名剪秋罗。这种有着大红花朵的剪秋罗的花语是什么呢?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剪秋罗
剪秋罗的花语:机智,怨恨,孤独的美
喜欢剪秋罗的人受人欢迎,意志力坚强,坚持自己的梦想。受剪秋罗祝福的人,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极富幽默感,是个到处受人欢迎的人。你的意志力坚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带点浪漫,但有点现实。恋爱方面较适合迟婚,有助加深对异性的了解。
剪秋罗的传说
据说,剪秋罗的故事来自一个美女:褒姒。褒姒自进宫后一直皱着眉头,连笑也没有笑过一回。为此,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有一次,不知谁出馊主意说撕裂丝绸之音有无与伦比的韵味,必能让褒姒舒展眉头开颜一笑。
于是,周幽王让宫人准备了当时十分珍贵的丝织品,摆放在褒姒面前,并让手下将这些丝织品尽数撕裂,没想到褒姒依然不为所动。
于是,周幽王发出重赏令: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
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褒姒笑了,历史也笑了,周幽王成了千古笑柄,真的应了司马迁的总结:“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
剪秋罗,别名:大花剪秋罗,拉丁文名:Lychnis fulgens Fisch. 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全株被柔毛。根簇生,纺锤形,稍肉质。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稀宽楔形,不呈柄状,顶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均被粗毛。二歧聚伞花序具数花,稀多数花,紧缩呈伞房状;有时顶端具不明显的细齿,雄蕊微外露,花丝无毛。蒴果长椭圆状卵形,种子肾形,肥厚、黑褐色,具乳凸。花期6-7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全株被柔毛。根簇生,纺锤形,稍肉质。茎直立,剪秋罗
剪秋罗
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基部圆形,稀宽楔形,不呈柄状,顶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均被粗毛。二歧聚伞花序具数花,稀多数花,紧缩呈伞房状;花直径3.5-5厘米,花梗长3-12毫米;苞片卵状披针形,草质,密被长柔毛和缘毛;花萼筒状棒形,长15-20毫米,直径3-3.5厘米,后期上部微膨大,被稀疏白色长柔毛,沿脉较密,萼齿三角状,顶端急尖;雌雄蕊柄长约5毫米;花瓣深红色,爪不露出花萼,狭披针形,具缘毛,瓣片轮廓倒卵形,深2裂达瓣片的1/2,裂片椭圆状条形,有时顶端具不明显的细齿,瓣片两侧中下部各具1线形小裂片;副花冠片长椭圆形,暗红色,呈流苏状;雄蕊微外露,花丝无毛。蒴果长椭圆状卵形,长12-14毫米;种子肾形,长约1.2毫米,肥厚、黑褐色,具乳凸。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云南、四川及其他省偶有栽培。剪秋罗
剪秋罗
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模式标本系采自由我国东北植物种子在 Gorenka 植物园繁殖的实生苗。
生长习性
生于低山疏林下、灌丛草甸阴湿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归经:甘,寒。剪秋罗
剪秋罗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健脾、安神。主小便不利、小儿疳积、盗汗、头痛、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化学成分:大花剪秋罗全草含黄酮类成分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rienti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以及它们的8α-,6α-与6β-异构体和糖甙衍生物,剪秋罗
剪秋罗
脱皮甾酮(ecdysterone),水龙骨素(polypodine)A,α-蜕皮素(α-ecdysone)。同属植物浅裂剪秋罗全草含蜕皮甾体(ecdysteroids)。丝瓣剪秋罗全草含有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糖甙衍生物和它们的8α-,6α与6β-异构体。
性状鉴别
全草长25-85cm。茎单一,上部疏生柔毛。单叶对生,完整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长3.5-10cm,宽达3.5cm,两面均被柔毛。聚伞花序或单花生于枝端或叶腋。萼筒棍棒状,先端5裂,密生柔毛;花瓣5,暗红色,基部有爪,瓣片4裂,中2裂片较大;雄蕊10;花柱又丝状,子房长圆状圆柱形。蒴果5瓣裂。种子小,暗黑色,表面有尖突起;气微,味淡。
大花剪秋罗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林草甸、林间草地。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可用于园林绿化花朵鲜艳而优雅。是布置花坛花镜的好材料。也可以点缀草地,岩石园,池畔等景区.还可用做盆栽或作切花。具有清热利尿;健脾;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小儿疳积;盗汗;头痛;失眠。
基本介绍
拼音名:Dà Huā Jiǎn Qiū Luó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hnis fulgens Fisc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及全草,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85cm。根呈肥厚的纺锤形。茎大花剪秋罗
大花剪秋罗
单生,直立,上部疏生长柔毛。单叶对生;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10cm,宽约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有硬柔毛。聚伞花序,有2-3朵花,叶腋短枝端常有单花;苞片钻形,密生长柔毛;花梗短,密生长柔毛;萼管棍棒形,有10条脉,密生长柔毛;花瓣5,深红色,基部有爪,边缘有长柔毛,瓣片4裂,中2裂片较大,外侧2裂片较小,喉部有2鳞片;雄蕊10;子房长圆状圆柱形,花柱5,丝形。蒴果5瓣裂,齿片反卷。种子小,暗褐色或黑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林草甸、林间草地。喜肥沃、性耐寒,喜排水良好。
资源分布
原产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华北各省。
性状
大花剪秋罗
性状鉴别全草长25-85cm。茎单一,上部疏生柔毛。单叶对生,完整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长3.5-10cm,宽达3.5cm,两面均被柔毛。聚伞花序或单花生于枝端或叶腋。萼筒棍棒状,先端5裂,密生柔毛;花瓣5,暗红色,基部有爪,瓣片4裂,中2裂片较大;雄蕊10;花柱又丝状,子房长圆状圆柱形。蒴果5瓣裂。种子小,暗黑色,表面有尖突起;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大花剪秋罗全草含黄酮类成分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rienti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大花剪秋罗
大花剪秋罗
sovi-texin),以及它们的8α-,6α-与6β-异构体和糖甙衍生物,脱皮甾酮(ecdysterone),水龙骨素(polypodine)A,α-蜕皮素(α-ecdysone)。同属植物浅裂剪秋罗全草含蜕皮甾体(ecdysteroids)。丝瓣剪秋罗全草含有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糖甙衍生物和它们的8α-,6α与6β-异构体。
栽培
栽培技术:选地与整地选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石灰质土壤也可。整地时要深翻20 cm以上,施腐熟农家肥800-1000kg/亩。作床或畦,宽1.2m。
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好。春播大小兴安岭地区5月初进行播种,条播为主,行距20cm,深1m,播后覆土厚约0.8-1.0cm,稍加镇压即可,播种量250-300g/亩,当气温达20℃时即可发芽,15天左右出苗,出苗率达80%。5月下旬移栽,行距30-40cm,幼苗7-8对叶时摘心,促使多分枝,7-8月即可开花。秋播8月下旬进行,冬季覆草或用树叶防寒,次年5月初定植,7月开花。2、分株繁殖春、秋均可分株繁殖,一般1-2年分株1 次,能使植株发育旺盛,防止衰退。也可根插繁殖,将根断口和上面平齐,根下端深入上中,在半阴条件下,在断口处生出不定芽,即形成新植株。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要适时除草松土,以免杂草滋生,每年花前追肥1次,药用时夏秋采收全草,即可入药。作为花卉可露地越冬。剪秋罗叶斑病,可喷波尔多液等铜素杀菌剂防治;剪秋罗锈病,可喷福美铁、粉锈宁等化学药剂防治。
园林用途
大花剪秋罗花色鲜艳,花期恰逢夏天花的淡季,是配置花坛花境,点缀岩石园的好材料、也可用作切花、盆栽。
功效及服用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健脾;安神。主小便不利;小儿疳积;盗汗;头痛;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皱叶剪秋罗,别名皱叶剪夏罗,是一种草本植物,属于石竹科、剪秋罗属,主要分布在新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多少分枝。基生叶叶片卵形;茎生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基部心形,抱茎,顶端急尖,两面被疏毛或近无毛,边缘具缘毛,从叶腋生出不育短枝。花序紧缩呈头状,具10-50花;花直径15-20毫米,花梗细,远比花萼短;苞片小,草质,披针形;花萼筒状或筒状棒形,长14-17毫米,直径约3毫米,沿脉被疏柔毛,萼齿三角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雌雄蕊柄无毛,长4-6毫米;花瓣红色,长15-18毫米,爪倒披针形,基部具缘毛,瓣片轮廓宽倒卵形,长7-9毫米,2裂达瓣片的1/3,裂片倒卵形,全缘;副花冠片线形或钻形;雄蕊微外露。蒴果卵形,长约10毫米;种子三角状肾形,长约1毫米,暗红褐色,具棘凸。花期夏秋,果期秋季。阳性,耐阴,耐寒,喜凉爽湿润;本种习性描述不详。
分布范围
产新疆,全国各城市庭园多有栽培。欧洲、中亚至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物种分类
皱叶剪秋罗(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皱叶剪夏罗(中国植物图鉴) 图版65:6-1O
Lychnis chalcedonica L. , Sp. Pl. 436. 1753; Pax et Hoffm. in Engler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2. Aufl. 16c: 339. 1934; Gorschk. in Kom. Fl. USSR 6: 696. tab. 45. fig. 4. 193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 317.图8560. 1982.
栽培技术
适应种植地区:
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繁殖。种子在18-20℃条件下2-3周发芽。秋播较春播植株开花旺盛,播种苗当年可开花,可采用不同的播种期来调整花期。生产上可露地或冷室播种,当幼苗长高至5cm时即可移植,株行距25-35cm,移栽后的幼苗具有4-5对叶片时宜摘心处理,可降低株高增加枝数,开花多。盛花后,剪掉残花,可有二次花出现,华北能露地越冬。重瓣品种不能采用播种繁殖方法,只能靠分株繁殖保持其特性。分株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每隔3-4年分栽1次。
主要价值
观赏用途:花境、花坛、地被皱叶剪秋罗花色鲜艳,花期恰逢春夏之交花的淡季,是配置花坛、花境,点缀岩石园的好材料。也可用作切花、盆栽。
丝瓣剪秋萝,别名:燕尾仙翁,拉丁文名:Lychnis wilfordii (Regel) Maxim. 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草本,高45-100厘米,全株无毛或被疏毛。主根细长。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多少分枝。叶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基部楔形,微抱茎,顶端渐尖,两面无毛,边缘具粗缘毛。二歧聚伞花序稍紧密,具多数花;蒴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0毫米,比宿存萼短或近等长;种子肾形,长约1毫米,黑褐色,具棘凸。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100厘米,全株无毛或被疏毛。主根细长。茎直立,不分枝或上丝瓣剪秋萝
丝瓣剪秋萝
部多少分枝。叶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2.5厘米,基部楔形,微抱茎,顶端渐尖,两面无毛,边缘具粗缘毛。二歧聚伞花序稍紧密,具多数花;花直径25-30毫米,花梗长3-20毫米,被卷柔毛;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筒状棒形,长15-20毫米,宽4-5毫米,无毛,纵脉明显,萼齿三角形,长约3毫米,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膜质,具短缘毛;雌雄蕊柄长约5毫米;花瓣鲜红色,长达30毫米,爪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狭楔形,无缘毛,瓣片轮廓近卵形,深4裂,几呈流苏状,裂片狭条形,近等大,顶端尖;副花冠片长圆形,暗红色;雄蕊微外露,花丝无毛;花柱明显外露。蒴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0毫米,比宿存萼短或近等长;种子肾形,长约1毫米,黑褐色,具棘凸。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50-1 200米的湿草甸、河岸低湿地、 丝瓣剪秋罗
丝瓣剪秋罗
林缘或疏林下。
地理分布
产吉林。朝鲜(北部)、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丝瓣剪秋萝
丝瓣剪秋萝
自我国东北地区。
分类学
丝瓣剪秋萝,别名:燕尾仙翁,拉丁文名:Lychnis wilfordii (Regel) Maxim.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央种子目;石竹科;剪秋罗属;丝瓣剪秋萝。
浅裂剪秋罗,别名:剪秋罗、毛缘剪秋罗,拉丁文名:Lychnis cognata Maxim. 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草本,高35-90厘米,全株被稀疏长柔毛。根簇生,纺锤形,稍肉质。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宽楔形,不呈柄状,顶端渐尖,两面被疏长毛,沿脉较密,边缘具缘毛。蒴果长椭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种子圆肾形,肥厚,长约1.5毫米,黑褐色,两侧微凹,具短条纹,脊圆,具乳凸。花期6-7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5-90厘米,全株被稀疏长柔毛。根簇生,纺锤形,稍肉质。
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1厘米,宽1-4厘米,基部宽楔形,不呈柄状,顶端渐尖,两面被疏长毛,沿脉较密,边缘具缘毛。二歧聚伞花序具数花,有时紧缩呈头状;花直径3.5-5厘米,花梗长3-12毫米,被短柔毛;苞片叶状;花萼筒状棒形,长20-25毫米,直径3.5-5毫米,后期微膨大,沿脉疏生长柔毛,萼齿三角形,长约3毫米,顶端渐尖;雌雄蕊柄长8-10毫米;花瓣橙红色或淡红色,爪微露出花萼,狭楔形,长约20毫米,无毛,瓣片轮廓宽倒卵形,长15-20毫米,叉状浅2裂
浅裂剪秋罗
或深凹缺,裂片倒卵形,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齿,瓣片两侧中下部具1线形小裂片;副花冠片长圆状披针形,暗红色,顶端具齿;雄蕊微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微外露。蒴果长椭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种子圆肾形,肥厚,长约1.5毫米,黑褐色,两侧微凹,具短条纹,脊圆,具乳凸。花期6-7月,果期7-8月。[1]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500-1 000米的林下或灌丛
草地。
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北京百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