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夹山寺
来源:中国旅游网 日期:2008-6-18
夹山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东南约15公里处,原名“灵泉禅院”。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兴建,宋、元明、清各代屡加修缮。原来的规模很大,从山门到大殿距离较远,俗有“骑马关山门”之说。但几经沧桑,今仅存清朝重建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五架梁,纯木结构,共有32根大木柱支撑起重檐歇山式的大屋顶,屋角起翘缓和,檐下只用券棚装饰,正脊中有宝葫芦,两端用鳌鱼收尾,为清朝常见的建筑形式。
夹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时。今寺左大路西侧存奉天明玉和尚石塔墓。《石门县志》载:清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1746-1753年),沣州知州何璘撰《书李白成传后》一文,云亲自到夹山,见到奉天明玉和尚的遗像,高观深幽目曷鼻,与《明史》所载李自成同,便认定其为自成。文中还分析李自成“舍骑入山”,削发为僧的原因,是“势所不得不然”,又列举了在此前后一系列的史事证明此说无疑。民国初年,章太炎受孙中山派遣作为“湘西劳军使”经石门皂市,访得了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此后阿英《李闯王》剧本也持此说,并进而对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宫山之说提出了质疑。1980年石门县文化部门在夹山寺附近获得了许多珍贵实物资料,如奉天明玉和尚墓志、明瓷骨灰坛、《梅花百韵》木刻板等,都说明过去和现在持奉天明玉即李自成之说者不无根剧。今夹山寺一带还流传有“闯王殿”、“玉玺井”等故事。玉玺井传为李自成退出北京城时,将明皇室一颗玉玺带来夹山,因恐官府搜索而弃于此井。雍正间,有寺僧捞出,献于知县,知县转呈于朝,后人即称此井为“玉玺井”。与夹山寺相邻近的天门山,以及大庸、慈利、临沣等县城,都陆续发现一些和奉天明玉有关的文物资料,亦有很多传闻,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李自成隐居夹山时,法名即奉天明玉和尚,在寺院最后一进院所专辟殿堂作为其住所,当地居民称为“金殿”。据同治八年(1869年)《石门县志》载:此处“旧有紫石牌坊,制造壮丽,为当事者所扑碎。”近年在其旧址重建殿堂名“藏经殿”,乡民仍称“金殿”,另有旧时“金殿”对联可证:“马上得来,帝座魂销金殿黯;鹿犹失去,禅居梦醒夹山青。”
令夹山寺闻名于世的另一因缘是碧岩禅学即缘起于该寺。北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圆悟克勤大师住持灵泉禅院(夹山寺)时,在碧岩方丈室编著了十卷本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录》,并在夹山寺宣讲唱说此“颂古百则”。该书在录“百则”的每一则之前,先加“垂示”以作解题提示;列出“本则”后再逐句评论,介绍公案提出者的简历;并就其警句加以评唱,自作颂语;最后又评唱之,圆悟克勤大师的思想精义和这种独特的传法方式,形成了该寺特有的碧岩禅风,并逐渐流传于国内外。《碧岩录》因而成为中国禅学临济宗的主要典籍,尤其对日本佛教禅宗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誉为“宗门第一书”。寺内现有对联赞之:“青嶂为屏,千年禅院兴三学;碧岩著录,十卷宗门第一书”。1998年8月28日,日本佛教文化考察团一行二十余人,在文学博士石井修道团长的带领下,专程来夹山寺寻根问祖,参观碧岩禅的源头——碧岩灵泉和祖师塔,因之有联曰:“僧人碧岩参佛果,客来禅院品灵泉”。
夹山寺于1992年重建,现存佛教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法堂、藏经楼等,其中大悲殿系清初奉天明玉和尚所建。寺内蒇有清朝碑记二通,一为康熙碑记;一为道光碑记。另外,夹山寺还有二座著名佛塔,一为开山祖善会和尚祖师塔;一为碧岩禅创始人圆悟克勤禅师塔。
夹山寺现任监院灵悟法师,30岁,湖南省石门人,1996年出家,毕业于岭东佛学院。并与演华、宽融等共同主办夹山寺佛刊《吉祥草》和《灵泉》,灵悟兼执行主编。
编辑:芨芨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