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仍有很多 记者 苏颖 摄
“有一次带几位印尼朋友去看郑和父亲的墓,他们集体跪在地上,那种诚惶诚恐让我深深感到我们昆明人对自己本土的名人还不如印尼人了解和爱戴。”这个故事出自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章振国之口。9月10日和11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林等省人大部分领导、人大代表,携市人大常委会部分领导及人大代表等组成的检查组,根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走访了翠湖片区历史保护建筑、文明街历史街区、晋城古镇的文物保护情况后,昨天,检查组成员非常严厉地指出昆明在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对本地名人的保护和宣传远远不够。
文物保护档次不高
率先发言的市人大代表、城环委副主任委员刘昌良显得特别焦心,在他的发言中多次出现了“非常遗憾”、“非常珍贵”等词语。他说,昆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虽然在进行着,但是不够“完美”,甚至稍显粗糙。比如文明街老街的修建部分有些地方可以用旧砖,但用了新砖;石材材质低劣,破损严重,达不到老街的修缮效果,还未开放个别地段已经出现裂痕了;卢汉公馆是昆明最有品位的法式建筑,现在几乎成了一个仓库,还有食堂在里面,烟熏火燎的,没有成为翠湖边一个景点,反而逐渐被人遗忘着;晋城镇最大的遗憾是:担当和尚的房子已倒塌,非常遗憾。
“昆明并没有恢复昆明古城的样子。”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主任委员雪都则直言,昆明现在所做的,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思路还有差距。虽然有不少零散的文物及建筑,却缺少全面的统筹。几百米的文明街老街已经珍贵不已了,很难在昆明找出更大的历史街区。
保护资金明显不足
令检查组成员们痛心的是,相比起飞速发展和建设中的新昆明,以及一些能获得经济效益的项目来说,昆明的历史文物保护所投入的资金显得少之又少。
带队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俊斌说,昆明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是到位的、措施是有力的,在发现新文物、建设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都下了工夫。可是仍然存在有些文物无人管理维护,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资金投入的不足很明显。他希望,昆明对一些年久失修的文物要尽快保护和挽救,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来逐步保护文物。
雪都则举例说明:“朱德旧居保护下来了,但是档次不高,应该像建设新昆明一样舍得投入;聂耳故居已经破败不堪,相比起它门外的铺面建设来说,对其的投入之少显而易见。”他认为,在昆明市跨越发展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护现在已经很珍贵稀少的文物,不能再让其受到破坏。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林则指出,用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的方法,才能将文物长久保护下去,不利用,只会令文物放在仓库里变旧。
亟待保护名人文化
李春林说,许多市民路过卢汉公馆的时候,却弄不清楚那里是谁的故居?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要增强这些有历史文化的文物的保护和推广。王俊斌也认为昆明对文物的开放利用比较缓慢,许多文物未开放利用,这使得许多市民并不甚了解昆明有什么名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文物等等。要通过文物让昆明人都认识本地名人。
章振国认为,历史文化名城要建成有系统的,不能仅仅作为单点建筑来保护,为了达到这一点,必须先有系统计划。而且要建“人人有”模式,产权是谁的,就由谁来维修,如果维修不了,就交给政府。
对于检查组提出的种种不足和建议,昆明市副市长陈勇表态:将挖掘这座城市的历史,将昆明悠远的历史编成市民喜闻乐见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加大图文并茂式的宣传力度,让市民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用制度保障文物的开发利用,要编制专项规划;落实责任,奖惩明确。
■ 相关新闻
昆明第四批保护建筑将挂牌
本报讯 今年内,昆明市将从滇池流域历史建筑调查名单中,选取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作为第四批保护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据介绍,昆明市政府2002年开始对昆明的优秀民居建筑及近现代传统建筑进行挂牌保护的工作。当年批准并挂牌了“第一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33幢)”,今年内,滇池流域的历史建筑将成为第四批保护建筑进行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