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空壳村’,杂草丛生,如今经过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成了‘聚宝盆’,大伙都受益。”日前,笔者在乐安县谷岗乡龟峰村速水坑村小组采访时,村民们高兴地对笔者说。
为彻底改变深山区、库区和重大地质灾害区群众的生存状况,从2004年开始,乐安县有计划、分步骤在全县实施整村移民扶贫,将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的群众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生存环境较好的地方居住,让他们彻底告别穷乡僻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有86个村、3534户、1.6万人实施了整村移民搬迁。
然而,随着移民扶贫的深入实施,昔日的老村庄人去楼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对这些“空壳村”如何处置,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空壳村”的作用,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乐安县在实施移民扶贫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一方面狠抓移民新村建设和移民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又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移民后的“空壳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走出了一条移民扶贫综合开发的新路子。
从谷岗乡政府大院出发,汽车行驶在蜿蜒的乡村水泥公路上,一路上空气清新,树木葱茏,约摸二十分钟后,便到了速水坑老村。眼前的这个昔日小山村如今已变成了一个生态庄园:三百多亩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一排排杨树、杉树、油茶、毛竹长得郁郁葱葱,几幢灰砖青瓦的房屋点缀在绿树丛中,偶尔可见几位村民在村中砍杂劳作……好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在村中,笔者正巧遇上了承包经营户罗九祥。罗九祥告诉笔者,速水坑村以前共有42户190多人。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耕地少,生存环境恶劣。2004年,该村实施移民扶贫,全村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乡政府所在地。移民搬迁后,为了充分利用老村庄的荒山、荒地、旧房屋等一些废弃资源,村里除了保留几幢较好的砖瓦房留作村民上山劳作休息和山林防火用外,将原先的危旧房全部拆除,并将300多亩荒山、荒地租赁给罗九祥和另一位村民经营。为此,他们投入20多万元在这些荒山、荒地上种植生态阔叶林和杉树、油茶等经济林。
“昔日的老村荒山、荒地租赁给经营户复垦造林后,村民不仅可以得到一笔租赁金,还可以帮承包户造林、管护山林增加收入,而承包户也从中可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大大得到了改善,可谓一举多得。”在采访中,县扶贫和移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到目前为止,乐安86个实施移民扶贫的老村庄已累计复垦荒山、荒地2200多亩。”
除了将一些“空壳村”复垦复种外,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移民村庄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该县综合治理移民“空壳村”的又一重要举措。南村乡炉桐村稠溪村小组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该村是王安石的“后裔村”,村中明清古建筑、书院和门匾、字画、木雕等文物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如此,该村四周树木葱茏,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该村是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2010年,该县争取了国家项目资金500万元,对该村实施整体移民搬迁。
“移民搬迁后,我们对老村进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将村中的一些危旧房拆除,对明清古建筑、祠堂、书院等进行维修加固,将村里的门匾、字画、雕刻等文物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保护,并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同时,对村中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治理改善,并因地制宜地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通过综合开发,把老村打造成集生态休闲和古村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谈起老村的发展,炉桐村党支部书记王炳和信心满怀地说,“为了解决开发资金难题,我们准备引进客商来进行投资开发,届时,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房屋可就变废为宝了,村民们除了坐收租金外,还可以到村里来从事餐饮、食宿等第三产业。”
推荐阅读:
广州旅游线路大赛两大古村被发掘
福建山重古村
潮州侨家村:客家世界第一古村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何以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