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角村位于长安区子午街道办事处南部的秦岭山脚下,是从关中进入子午古道的最后一个村庄,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时代,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很多都要在这里歇脚。南豆角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南北城门楼,村南的千年柏树和社公爷石头证明了这里古老悠久的历史。
解放前村里有40多家饭馆和客栈
出西安南郊,沿着子午大道一直向南行,路的南端与环山公路(S107)相接,顺着环山公路向西走约500米,有一个路口,向南一拐,进一条小路,路口东侧的村子,是北豆角村。沿路向南不多远,路东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房屋,这就是南豆角村了。我们的向导萧建安说,沿着这条小路再向南走,就能进入子午峪了。这条没有名字的小路,曾经是通向子午古道的必经之路。
南豆角村位于秦岭山脚下,不过当地人却习惯称呼他们南边的重重山岭为“小五台”,而小五台的得名,是因为它与其东边的南五台相对。小五台山上,也曾有庙宇,1949年西安解放后,胡宗南的残余部队曾依靠小五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势,在此盘踞。后来,解放军从三路包抄,攻下了小五台,自此之后,小五台又被当地人称为胜利山。
南豆角村的东北方向不远,就是子午古镇(现子午街道办事处),子午古镇是从关中进入子午道的最后一个镇子。而紧邻子午口的南豆角村,则是进入子午道的最后一个村庄,反过来讲,南豆角村也是南来的商客出子午古道北口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子,因此,南豆角村成为子午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南来北往的旅客,很多都要在这里歇脚。南豆角村也因为这些旅客而繁华了起来。《长安百村》中记载,解放前,南豆角村里仅饭馆和客栈就有40多家。旧社会,南豆角村人中依靠“跑南山”(通过子午道,往返于陕南和关中之间运输和贩卖货物)度日的人也不在少数。
是豆角、杜角,还是堵角?
南豆角村因为曾经的子午古道而繁荣,不过,这个村子的出名也与它的名称有一定的关系,“南豆角”,初听这个名字,便很难忘记,小五台山下的这个村庄,为何会以“豆角”为名?
由于文史资料的缺乏,关于南豆角村村名的来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南豆角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一直以来,有关豆角村名称的来历,存在两种说法。《长安百村》的撰写者之一萧建安告诉记者,第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秦武公十一年时,设立了杜县,而当时在子午古道线上的豆角村,就在杜县旁边,所以取名“杜”,而后人将“杜”误读成了“豆”。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豆角村的“豆”字,其实应该是“堵”,在古代,在公路、铁路出现之前,子午古道是沟通西安地区与汉中、安康的一条重要通道,所以,它也势必成为建都长安的统治者们,严加防守的重要区域。三国时期,蜀将魏延就曾提出,通过子午道奇袭长安的计谋,尽管这一提议被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不过也可以看出,子午道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在战乱年代,陕南的兵马易从子午道进入关中,不仅如此,盘踞在秦岭深山中的土匪,也常常从子午道北袭,骚扰附近的村庄乡镇。因此,在关中的统治者,便想办法严加防守,力图“堵”住子午口的匪患和敌兵。萧建安说,古代,子午道的北口有三个村子(又有说法是曾有东、西、南、北四个豆角村),人们认为,这三个村子的本名分别是南堵角、北堵角和西堵角,其中,离子午口最近的是南堵角村。南堵角村坐北向南,东西窄,南北长,北堵角村在南堵角村正北,它和南堵角村正好相反,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窄的村落,西堵角村则在南、北堵角村的西边。这三个村的分布也十分奇特,一出子午口,南、北豆角村位于路东,西豆角村则在子午口西,3个村落在子午口外成夹角之势,刚好将子午口包住,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便将拗口的“堵角”读成了“豆角”。不过,今天留存下来的只有南豆角和北豆角两个村落,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很久以前,从子午峪中流出的子午峪河发了大水,西豆角村被淹没,而南豆角村和北豆角村则保留至今。
北宋《长安志》中的记载,则跟民间的说法稍有出入。书中说:早在北宋时,就有豆角镇在长安县(今西安城)南45里处,当时分为东豆角和西豆角。北宋景祐年间,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后来,西豆角被山洪冲没,村民北移,建立起北豆角和南豆角两个村落。
推荐阅读:
抚州:让“空壳村”变成“聚宝盆”
广州旅游线路大赛两大古村被发掘
福建山重古村
潮州侨家村:客家世界第一古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