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咸丰年间民居
在大荔县两宜镇北贝村,有一处始建于清代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的民居。该民居坐南朝北,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正房、东西厢房、门房一应俱全,显示了清代民间较高的建筑水平。但是,历时百余年的风雨侵蚀,这处可以与韩城党家村古村落相媲美的民居,如今却损毁严重,尽显沧桑。
百年民居古色古香
该民居现存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门房、厢房和正房,均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民居整体为木砖结构,门房柱高三米有余,门口有石刻雕花门墩。门柱上置五架梁,其顶为实木铺就,西边门房置有一木梯,沿木梯可通门房顶部。但是,门房的东侧已经严重塌陷,房檐上灰陶花脊和瓦片有很多也已经掉落。
院子中间有一长约5米、宽约两米的“院池”,院池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两间厢房。东西厢房是该民居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厢房前檐均为雕花木刻门窗,上面的窗纸依然清晰可见。厢房进门正对客厅,客厅南北方向有两个对称的门,门口有帘钩。室内方砖墁地,台明条石压沿,屋面布仰瓦、灰陶花脊。
现年76岁的马哲民告诉记者:“这房子从祖上传了几代了,咸丰九年建的,现在很多东西都毁了。以前正房门口的大柱子上还挂着木质的对联,我还记得有‘清风曾设宴’一句;还有厢房的房檐,你看那挂钩,以前挂的都是‘宫灯’。”
始建者或为国学生员
在马哲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正房的梁柱上看到如下字样——“大清咸丰己未二月十八日巳时扶柱上梁大吉”,其中,“大清咸丰”四字为朱笔书写,余字为黑色。在房梁另一处,记者发现了“宅主国学生员马会云”的字样。
另外,马哲民收藏了一块牌匾,据他介绍该匾额原来悬挂于正房门额。该匾额长约2.5米,中书“年高德劭”四个大字,匾额右边书有“例授州司马太学生聚斋马老先生大人六秩大庆”字样,匾额左边有“咸丰九年岁次己未清和月中浣之吉”字样。清代时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给本身者称例授。据此推测,此匾额或为后辈庆贺马会云六十岁生日而赠。农历四月有“清和月”之称,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休息沐浴一次叫“浣”,所以后世以“浣”作为计时单位,每月上旬(一至十日)、中旬(十一至二十日)、下旬(二十一日至月末)分别被称为上浣、中浣、下浣,故赠匾时间或为农历四月中旬。
损毁严重保护成难题
据北贝村村长刘玉潮介绍,大荔县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对该民居进行过几次考察,而且强调要保护好。该民居是大荔县较为罕见且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对于研究清代大荔地区民居建筑的布局特点和变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即使这样,直至目前,对于该民居的保护工作,仍然仅仅按照一般的居民建筑对待。刘玉潮称:“去年八九月份下大雨,房屋塌陷比较严重。今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咱就想办法给了一千元,算是维修费用。主要这块地方只有这一处建筑,保护起来不太好弄。”
“黑贩子(文物贩子)来了好多次,要买那个门窗,还有门口的拴马桩,我没舍得卖。”马哲民的妻子告诉记者。
“现在就老两口在屋住着哩,要是有人想偷那些东西,他们有什么防卫能力?”村里几位老年人隐隐透露出自己的担心。
推荐阅读:
学者在山东徂徕山发现成吉思汗圣旨石刻
红丝砚
山西则天圣母庙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