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珠江之畔的沥滘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内存有明清祠堂13座,此外还有大量古民居。在即将到来的整体改造中,没有列入文化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面临拆除,而部分明清宗祠或将被“保护性迁建”。专家呼吁,规划部门、开发商在改造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原址保护。
28.3亿美元改造800年古村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沥滘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早在清代,便是“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名村。村内现存明清宗祠13座,此外还有大量古民居。日前,海珠区沥滘经济联社与珠光集团达成城中村改造协议,拟由珠光集团投资28.3亿美元对沥滘村进行整体改造。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公示的规划,沥滘村改造后将形成40栋左右的高层回迁房。在即将到来的整体改造中,没有列入文化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面临拆除,而部分明清宗祠或将被“保护性迁建”。沥滘村一些人担心,村里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和古民居,在改造中将难以避免被拆的命运,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保留下来。
专家质疑“保护性迁建”
沥滘村是海珠区改造范围面积最大的城中村,面积达151万多平方米。早在2007年,沥滘村就已经和开发商达成合作意向,直到最近才签订改造协议。古村保护是沥滘村改造面临的重要课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田银生表示,与北京大气瑰丽的皇家建筑不同,广州的古民居、古祠堂以单体论并不出彩,它们是以群体存在的,越是不起眼的民居、祠堂,越是应该整体保护。
去年10月,广州市三旧办批复的《沥滘村“城中村”改造方案》中明确规定,沥滘村的13座明清祠堂,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卫氏大宗祠外,其他祠堂都要进行“保护性迁建”,即原砖原瓦拆除并易地重建。对此,田银生感叹说,原砖原瓦拆迁并异地重建,总比毁掉一座古建筑好。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建筑是依托其环境存在的。取消了古建筑的原始环境,建筑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推荐阅读:
张澜故居保护修缮工作全面启动
杭州龚自珍故居
杭州林风眠故居
杭州胡雪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