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宣布将投入巨资重建6处北京城标志性历史建筑,且每年要增加10亿元用于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消息一出,各界议论纷纷——为何不该拆的“真文物”被不明不白地拆掉了,而又要花巨资在故地新建“伪文物”?“亡羊补牢”重建新城楼能否再找回原来的韵味?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事件:投巨资重建标志性建筑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宣布,将投入巨资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拟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在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等6个地点新建标志性建筑,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
“内九外七皇城四”,城门和城墙曾是老北京城最显著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明清北京城墙被拆除。为弥补这一历史缺憾,2002年出台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基于规划的要求,相关部门决定实施此次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针对文物部门的“大手笔”,社会关注点集中在质疑上。不少人认为,命运多舛的北京古城楼真是拆也折腾,建也折腾:拆一处,修一处,重建的还有历史意义吗?一年10亿元的大手笔确实让人“肝疼”,值吗?有点银子把仅剩下的老房子都看护好了,别再“维修性拆除”比啥都强。
也有声音肯定北京市主动恢复古城的态度,认为“想修比想都不想进步了”,但人们心中更多的是怀疑新建筑能否找回历史的感觉。
有学者公开表示:500年后,我们的后人也会把现在的北京城当做文物,并会加以说明——重建标志性建筑为“仿明朝建造”。这如同历史上很多仿前朝的瓷器一样,工艺再好,也只是个“仿”。
文物部门:经费兼顾“保护与重建”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北京市此次同时启动的两项工程,一个旨在重建古城地标,恢复“凸”字形骨架,另一个重在保护和修缮现有文物遗产。
在经费方面,北京市每年计划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从数额上看,每年10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从分配上看,这10亿元并非全部用于标志性建筑的复建,还将投入到“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现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
专家:保护比重建更重要
针对舆论质疑,北京市文物局在官方网站设立了民意调查,广泛征求网友意见。记者登录网站后发现,调查问卷只有两条内容,投票后结果显示为灰色,投票人无法查看结果。
记者在问询北京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后得知,此次调查是他们委托一家网站发起的。至于投票结果会否最终影响决策,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对此,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认为,北京市文物局此次的重建本身不属于文物保护和恢复工程。“文物拆掉了就是拆掉了,是永远恢复不了的。”
谢辰生说,按照文物法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如果为了恢复北京城原有的“凸”字形轮廓,依据旧有的形制选择性地复建一些地标是可以的,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谢辰生告诉记者,与现有文物保护相比,文物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低一些。“我不反对在搞好保护的前提下,做一些标志性建筑的重建,但就文物工作而言,保护永远处于第一位。”
网友声音:谁是败家子?
啄木鸟:文物“新不如旧”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更遑论文管部门,焉有不知之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声未了,重庆的蒋介石行营也被“保护性拆除”。历史的遗迹就这样被败家子们用各种借口拆掉了。拆完再花大钱来建仿造的,到底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还是我们太傻,看不懂这一盘很大的棋?
绿光:郭德纲有个段子,说中国传统的两千多段相声,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成功地只剩下200多段。这同样适用于文物保护。这么拼命地糟蹋历史糟蹋文物糟蹋钱,他们跟谁有仇?我们老家有个怪相,爹活着时使劲虐待,爹死了再花钱大操大办,败家子真多……
推荐阅读:
宁波临海沈敦五故居 礼耕堂
长沙雷锋故居
四川梁林旧居保护完好 陋室完成《中国建筑史》
查济被授予“乡土建筑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