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未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被“维修性拆除”;重庆的蒋介石行营旧址也已被完全“保护性拆除”,化成一片废墟。
异地推土机的轰鸣声难免让人惦记:上海众多的涉侨历史建筑和名人旧居如今是否安好?本报记者走访后发现沪上情况并不乐观,孙中山在沪秘密活动据点、见证宋氏三姐妹出生、成长、留学的虹口区宋宅早已破旧不堪;民国“颜料大王”赵竹林的两栋豪宅一夜尽毁;现代海归绘画宗师林风眠旧居隔壁卖起了情趣用品……
上海城市的历史印记正一点点在消退。
太多未在“保护文物”名单上的老建筑,以自己的方式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力图保持旧貌,像以民间力量“修旧如旧”的丰子恺旧居一样,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执着和坚定。
虹口宋宅承载历史建立纪念馆正在推进
“宋在虹口的房子,体现了他的又一与众不同之处。这所房子坐落在绿色的田野上,周围满是枣椰树和其他上海地区少见的树种。前头有条小溪流过。房子的式样为多数上海居民选择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一座前院墙将第一个院子与那条小溪相隔,主要是为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与小溪隔离。”这段文字摘自美国作家埃米莉·哈恩所著的《宋氏家族妇女·婚姻·家庭》,描写的是位于虹口区东余杭路的宋耀如(嘉树)故居。
经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虹口宋宅位于东余杭路530号和526弄17号、23号至31号单号民宅。虹口宋宅是宋耀如夫妇最早的住宅,宋家第二代成员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均在此诞生、成长。1904年5月,宋蔼龄从这里出发,由步惠廉夫妇陪同,赴美国南方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卫斯理女子学院留学。1907年8月,宋庆龄偕小妹宋美龄也从这里出发,由姨父温秉忠陪同赴美留学。此外,这里更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沪秘密活动的据点。
新中国成立后,宋氏老宅连同它的经租管理公司一起被收归国有,由虹口区人民政府房地局管理,与其它普通民宅一起分配给民众居住。在以后相当长的岁月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的祖产和发祥地。在虹口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单中,也没有这座外观和内部看起来破旧不堪的宋氏老宅。
现年84岁的陈芝仙老人,系东余杭路526弄31号居民,也是这片建筑物的历史见证人,她清楚地记得,她家于1947年迁居此屋,是其父亲与宋子安代理人签的租约,房屋60多年来没有大的变化。虽已破旧,但建筑内外结构没有大的变动。
“居民希望政府能够对宋氏老宅进行修缮和保护,一来可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对保护民主革命历史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统战工作的需要。”提篮桥街道祥裕居委会书记卜月对记者说。
记者拿到了祥裕居委会刚刚出炉的统计数字。宋氏老宅及周边地块共占地2587.4平方米,如若进行修缮和改建,将涉及到户籍居民467人。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虹口区人民政府都曾对虹口宋宅开展过调查研究,采取过一些保护性措施,但因受各种条件和因素限制,未有根本性举措。
2010年,虹口区政协委员李果和刘锐联名提交了“宋氏老宅应得以保护和开发”的提案,引起虹口区文化局的高度重视。虹口区文化局表示,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北外滩地区开发建设中,结合老城区改建工程,对“宋氏老宅”进行修缮和保护,建成“宋嘉树、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暂名)”,对孙中山、宋嘉树的早期革命活动予以记载、纪念和宣传。记者日前从虹口区文化局了解到,该项目一直在积极推进中,但何时确定尚需时日。
去年,来沪参加学术活动的宋子安儿媳宋曹琍璇女士曾赴东余杭路宋氏老宅考察。在里里外外仔细查看一番后,她表示,作为宋家的一分子,她将发起筹建宋耀如基金会,为虹口宋宅的文物保护和宋氏家族的研究工作尽一份力。
民国“豪宅”一夜拆除“未保护”建筑只能“建议保护”
今年大年初三晚上,位于黄浦区大境阁的两栋具有民国时期老城厢典型代表风格的庭院式建筑,一夜之间轰然拆毁,附近的居民在遗憾之余,连问“为什么拆?”
这两栋被拆除的历史建筑皆为民国时期“颜料大王”赵竹林所建,分别是万竹街41号的“赵公馆”和青莲街113弄2号赵竹林为儿子结婚所建住宅。不过,两栋历史建筑并没有列入历史保护建筑名单,只是普通的民国时期的民宅。
根据记者了解,该工程项目名为老城厢露香园路旧地块商品房及配套公建,属于普通商品住宅,由上海城投露香园路地块项目组负责,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动迁。除了“赵公馆”外,还包括蒋经国、蒋纬国曾经就读的上海市实验小学等7栋历史建筑。
记者在大境路、青莲街、露香园路和万竹街交汇的区域内看到,两栋历史建筑如今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成片的断壁残垣和搭建其上的黄色脚手架,地上的瓦砾堆里,依稀能分辨出粗大的罗马柱、精美的阳台护栏和考究的地坪和基石。看得出,被拆除的建筑具有明显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而且不是普通民宅,是“豪宅”。
“命名为‘历史保护建筑’的建筑就该保护,难道名单之外的历史建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拆除吗?”居民王先生表示,“如此做法,不就是把‘命名’变成拆除历史建筑的一种手段了吗?这可丝毫体现不出对文物的爱惜之心。”还有些居民则较为客观地看待拆除事件。“是挺可惜的。但如果每一栋知名或不知名的历史建筑都去当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府成本还是挺大的,日积月累将成为负担,所以没有这样的必要。”赵先生如是说。
为此记者走访了黄浦区文化局,黄浦区文化局影剧业和文物管理科科长李名骏告诉记者,上海城投露香园路地块项目组在得到土地批租后,曾向黄浦区文化局咨询,如何对这7栋历史建筑进行保护。黄浦区文化局在第一时间跟进项目,聘请专家提出建议,城投露香园路地块项目组也积极配合,表示对这7栋历史建筑不予拆毁,并加强修缮和保护。
据统计,黄浦与卢湾两区合并之后,目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323家。李名骏告诉记者,“赵公馆”虽不属于以上范畴,但被拆除之后,黄浦区文物局多次上门走访和沟通,城投露香园路地块项目组负责人也允诺将择地原样修复。“几年前这2栋建筑遭遇过火灾,再加上长期日晒雨淋,建筑本身可能结构老化,我们也正在与他们共同策划方案,如何防患于未然,让其他几栋建筑更好地得到保护。”李名骏表示,黄浦区文化局对于大境阁区域内几栋历史建筑将加强人员监管,至于如何维护,还是要由开发商出资建设。
记者就此事致电上海城投露香园路地块项目组负责人,对方希望少说多做,不愿透露过多细节,只表示会在适当时候公布具体开发方案。
2006年上海发布的《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明确要求“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其他历史形成的传统宅院、里弄等住宅建筑及其群体布局”。同时《规划》明确规定了该风貌区内34条风貌保护街巷。而该建筑所处地域的大境路、青莲街、露香园路、万竹街都属于保护街巷。“对于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的建筑,我们只能建议保护,但是法律上开发商是可以自行决定的。”李名骏说。
推荐阅读:
扬州古城试水微型“民居客栈”
京西古道之王平古道
北京投巨资重建标志性历史建筑惹争议
宁波临海沈敦五故居 礼耕堂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