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古镇
说到古镇,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小桥、流水、人家、流船、老屋、青瓦。在这些一草一木皆是景的情致中,有谁能细细体会那恬淡中的细美呢?如果想脱离热门古镇的喧嚣,那就不妨跟随小编到武夷山的古镇村落,去品味其中的自然宁静及文化韵味。
下梅古民居
下梅,一座古村的进行时。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那浆声灯影里的枕水人家、青石小桥畔的浣衣女、大红灯笼下的酒旗风,像一幅浓墨淡彩的画,随着笔尖晕染开去……
在清朝初年,这里是武夷山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当溪的几个码头装卸不绝,每日行舟三百余艘,一片繁忙。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晋商明末清初的“万里茶路”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而这古代商路的起点就在武夷山下梅村。悠久的茶史给下梅村带来了数不尽的故事,因此,这里也成为《乔家大院》的拍摄基地。
五夫镇
朱子故里五夫镇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
朱熹曾在兴贤书院讲学授徒。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
朱子巷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古名)的交界线,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朱熹定居五夫镇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
朱熹从15岁起在紫阳楼定居,住了近50年。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为千古名句。
推荐阅读:
广州市七百年土华古村盼保护
三水芦苞长岐古村将签约开发
荀慧生故居7500万转卖 北京四合院市场交易低迷
"宁波帮"严康楙故居群价值评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