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堡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区最早的城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据史籍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在经历了580年的风雨沧桑后,张家口堡仍然保存下来近700处古建,其中极具历史价值的重点院落93个,是北方独具特色的城中古堡,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建筑群落之一。
如今,走进张家口堡,你会明显感受到发生在她身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2月19日,张家口堡景区管理处邀请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来到堡子里,对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问诊把脉”。
在参观了张家口堡的一些代表性景点后,专家们对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可以将张家口堡定位为社区生态博物馆;增加不同类别的博物馆,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等。
此前,桥西区曾聘请多位国家级专家学者来为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问诊把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两院院士吴良镛曾称张家口堡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本地专家学者认为,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应遵循它的历史沿革,首先是军堡,然后才是因商而兴……
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可以彰显一个城市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作为张家口的根,政府的力量推动着张家口堡的保护修复不断向前。如今,走在张家口堡,你明显可以感受到张家口堡在保护开发上形成的循序渐进、以快补晚的浓厚氛围。
落日余晖映照着堡内最高大的建筑玉皇阁,这座占地半亩的庙宇更显恢弘气势。本着“修旧如故、最小干预”的原则,近些年来,桥西区相继修复了文昌阁、玉皇阁、抡才书院、财神庙等代表性建筑,以及鼓楼北街的重点院落,沿街的石雕、砖雕、木雕等古建也加以修复,与此同时,还在堡内新建了东、西2座牌楼。
堡子里住有4千多户1.2万人,由于没有取暖设施等,居民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而作为景区,基础设施也显得相对滞后。去年,张家口堡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3A级景区的评定。
以鼓楼为中心,或南北向走,或东西向走,地面都进行了硬化,铺设了仿古砖。墙面复古粉刷、水冲式厕所、仿古路灯、旅游电瓶车等设施的增加,让张家口堡景区基础条件不断提升。
张家口堡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随着张家口堡保护开发的不断深入,景区接待的团体也越来越频繁,游客与日俱增。去年12月,德国、西班牙等外国游客来张家口堡游览,十分惊讶古堡的完整状态,在他们看来,简直可以和北京的老胡同相媲美。他们表示,今年还要再来张家口堡,不过要带上自己的父母以及朋友一起来游览。
民间参与
如今,民间的力量也参与到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上来。
沿着玉皇阁前的狭窄小巷向东折走,走不多远,便可见到一处青砖灰檐的院落,齐整高耸的院墙显然经过精心的修葺。推开院门,率先扑入眼帘的是一面影壁,再向里走,一处整整齐齐的四合院便呈现在眼前,院中还开辟出两块苗圃。
小院主人说:“当时花80万元买下这处小院,由于房子都已破败不堪,又花费了70万元进行修葺,用电、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已经具备,今年还将引入自来水。北京的朋友到坝上草原游玩时,就在这里住宿。”
在小院的影壁下方摆放着几件古色古香的石构件,是小院主人平时收藏的,不少人给他出主意,可以建个小型博物馆,等张家口堡旅游发展起来,可以成为景区的一个景点。尽管主人没有讲明买下小院的初衷,但张家口堡的保护开发,让他看到了在这里投资的前景。
抡才书院是张家口堡内一处饱蘸墨香的古老建筑。一跨进书院门槛,往往最先看到的是文化沙龙的通知。近年来,一些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试图通过文化沙龙的方式,让抡才书院成为本地文化学者研究的平台,成为本地历史文化传播的平台。
如今,每到星期六,一些市民就如约来到抡才书院,并不宽敞的房间内坐满了人。截至目前,抡才书院文化沙龙已举办了18期,有力地将散落在民间的文化信息进行挖掘、整合和普及。举办者称,今后在发展景点旅游的同时,也能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桥西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张家口堡“第七批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今年将聘请有甲级资质规划单位,编制张家口堡整体保护规划。对张家口堡察哈尔财政厅、关帝庙二期、协标署进行保护性修缮。完成张家口堡东门牌楼油饰、彩绘等后期工作。
据了解,今年,桥西区计划投资1.5亿元,修复93处古建筑院落,体现多元文化在张家口堡的融合。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堡内基础设施,加大洋行、票号等重点院落的保护开发力度,打造“世界金融论坛”品牌。
推荐阅读:
永州福寿亭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南京村民欲申报文保保护126岁老屋
涉台文物重点工程 建瓯文庙将进行修缮
扬州做好古城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