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频被盗的消息
名人故居频被盗的消息,这两天,引起众多故居后人及文史专家的关注。“我租住的地方,曾有一块四五百斤重的雕花青石匾,就放在庭院里,没想到有一天发现被偷了。”中华片区一处名人故居的租户说。而黄世金故居,也曾有一套古董椅被偷,价值数十万元。
为啥名人故居频频被偷?透过现象,剥开故居被盗销赃链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疑问,不可再生的名人故居为何如此不安全?昨天,经导报记者多方走访,文史专家揭开了故居防贼的三大难点。
难点1:百年老宅无人看家护院
厦门现存的名人故居有近百处,它们大多数破败不堪,鲜有后人居住。“名人故居大多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子孙后代上百人,甚至数百人。”厦门文史专家龚洁说,这些名门望族的后代,大部分都在国外,即便留在厦门的,也有了新的房产,很少住在老宅内。
王人骥故居,只有101岁的王家儿媳坚守着老屋,不愿搬出。但绝大多数的名人故居,后人陆续搬走,空荡荡的老宅和没有主人的野猫相伴。“担心老宅租给外人容易被弄坏掉,许多后人索性把大门一锁,铁锁把门,就这样空置着。”龚洁说。
昨天,导报记者在鼓浪屿转了一圈发现,大门紧锁的故居有不少,庭院里荒草已经长到膝盖那么高,大大的锁头已经锈迹斑斑。
名人故居少说上百年,老宅里精致雕花的门窗、牌匾、桌椅,这些都是有年头的老物件。“缺了主人看家护院的老宅,简直就像敞开了大门,将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摆在阳光下,使得一些小偷如入无人之地。”一位地方文史专家说。
鼓浪屿的林文庆故居,别墅独剩一个躯壳,门窗早已不齐全,能挖的、能撬的老构件七零八落。像这样独剩躯壳的名人故居,不在少数。
难点2:租户众多几乎是零设防
盐溪街18号,陈桂琛故居。独门独院,两进,附带袖珍后花园。
陈桂琛的后人早就不住这里了,家具大半都送人,房屋曾一度闲置。长期不住人的房子坏得更快,于是,后人只好将房子出租。
许多名人故居,都出租给了外来人口。“一整栋租去的,并不多,大部分是七八户人家,甚至10多户人家分租。”民俗专家郭坤聪说。
陈化成故居,加上庭院有100多平方米,租给了8户人家。鼓浪屿的林语堂故居,也租住多户,二楼宽廊甚至封堵成居室,隔潮层都住了人。
尽管许多老宅也有人居住,但因为都是短期租户,流动性相对较大,每户人家各管各的,老宅的安全防护措施几乎为零。
衣服裤子在庭院内到处飘扬,锅碗瓢盆摆在各个角落,垃圾没人清扫———随便走进一处故居,眼前多是这样的场景。
老宅破败无人维修,甚至有些石板牌匾被垫在灶台下,直接就能进入大门,在院子里转悠半天也没人盘问,混乱的局面让小偷常常有机可乘。
难点3:近百故居没“户口”
百年老宅没人看家护院,安全措施几乎为零,在不断拷问名人故居为何频遭贼手时,多位厦门地方文史专家都将矛头指向了“户口”问题。
目前,厦门有近百处名人故居,但绝大多数没有“户口”,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寥寥无几。
如果被列为文保单位,那么,故居里的每一件东西都会进行清查登记,属于受到国家保护的文物。“如果这些文物被偷、被盗卖,那便是触犯了《文物法》,也会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位文史专家直言。
4年前,一栋名人故居就因为“户口”问题,被开发商夷为平地。
黄世金故居,曾被厦门市规划局明确“将按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要求予以保护”。市政府办公厅也给思明区政府发过一份公文办理抄告单,再次明确表示“新建项目应保留黄氏老宅风貌建筑,并交由受让人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原址保护”。但是,市政府明确下文要保护的老宅,一个多月后还是被推土机夷为平地。
“许多故居被定位为历史风貌建筑,但还不是文保单位,这让政府部门在保护上无法可依,只能劝导。”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名人故居没‘户口’,说难听点,遭贼是小事,就是被推成了平地也无话可说。”
推荐阅读:
蔚县三百多座古堡多了护身符
漳州长泰发现400年前古墓 出土14件文物
徐州万达广场工地又发现两处东汉砖室墓
宁波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妇墓考古发掘获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