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文保单位、仓山区石厝教堂历经百年风霜,加上年久失修,早已“老态龙钟”,岌岌可危
记者30日获悉,文物部门已对该建筑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如今主体建筑已完工,危及文物结构安全的问题基本解决。最近,“重生”的老教堂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观赏,有游客希望尽快恢复其历史风貌。
教堂年久失修本报多次呼吁修缮
石厝教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建于清朝咸丰10年(1860年),是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创办的基督教堂,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平方米。该教堂起初为外国人在仓山的聚会场所,被称为“国际教堂”。
石厝教堂为花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筑,由教堂主厅、东西门厅和讲坛组成。该建筑由蓝灰两色石块搭配砌成,屋子正面两侧是塔式小屋入口处,门、窗造型均为尖塔式。屋顶有一钟阁,原放置时钟,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教堂前方还有两棵风水树,一棵银杏为一级保护古树,一棵樟树为二级保护古树。
文物修缮专家评价道,石厝教堂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研究当时西方在中国传教的一座实物见证;其建筑价值在于,它是研究西方教堂建筑和文化内涵的范例。
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台风破坏,昔日精美的石厝教堂曾经破烂不堪,危在旦夕。2006年,本报记者曾两次报道石厝教堂漏雨倾斜,成了危房,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修复。仓山区曾计划修复教堂,后因涉及产权和经费等问题,修复计划搁浅。
2010年8月,本报记者又以内参形式向市委反映,因隔壁某中学加固危楼,造成教堂墙体开裂、地基下沉,教堂修缮迫在眉睫。此后,由于修复难度大,原修缮计划不得不暂停。
去年7月,在有古建筑加固经验的省建科院和修缮方案设计方市古建所的指导下,仓山区文体局启动了石厝教堂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
主体建筑修缮难度不小
30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原先破烂的朝南屋面,面板、瓦片全部更新、加固;屋顶石缝中野生的两棵杂树已被清除。原先屋内支撑着拱形组合屋架的挑石断了,致使墙体变形、瓦片滑落开裂,严重影响了教堂结构安全。现在按原样制作了一块挑石安装在原位,墙体全部加固、纠正、修补,倾斜的楼房也已纠正,屋顶的钟阁也恢复了。“去年7月至今实施的一期抢救性修复工程,主要是对教堂的屋面和墙体、屋架进行加固、修缮。目前主体建筑已修复完工,文物结构安全性问题基本解决。目前还剩下窗玻璃安装、外墙立面石灰勾缝等扫尾工作,大约还需要一周时间。”有关人士介绍说。
据悉,此次修复难度大。一是教堂墙体很高,每块石头都有几百斤重,要逐块拆卸、编号,再逐块原位安装,因此仅墙体修复就用了半年。二是教堂是双层屋面,坡度大,尤其是讲坛上的屋顶呈弧形,工人在屋顶站不稳,瓦片不好固定,工人们一天只能铺几片瓦片,仅更换屋面300多片瓦片就花了两三个月时间。
市民怀旧希望恢复历史风貌
30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不时遇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来教堂游览、拍照。
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江邻星昨天带着朋友来参观。今年70岁的江邻星,小时候曾在教堂隔壁中学念书。“那时教堂的围墙是欧式铁栅栏,玻璃上有基督教特色图案,教堂屋顶的时钟和钟阁上的十字架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了。希望这些历史风貌能得以再现。”他说。
推荐阅读:
西沙水下考古重大发现大量泉州古瓷沉睡海底
成吉思汗陵发现108座庙遗址
湖南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开放
扬州公道镇现阮元“济困房”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