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人故居现状 梁实秋故居住满居民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董海蕊 刘媛媛 日期:2012-7-20
胶澳总督府全貌
天主教堂
维护得当使用有序,开放式百年老建筑风采依旧
建置121年的青岛,虽算不上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却因众多与城市相伴成长的国外建筑而独具特色。如今,历经百余年风雨的众多老建筑,以开放式公共建筑的形式展示其独有的风韵。截止到今年5月11日,青岛市包含全国、省、市、区(市)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优秀建筑在内,共有2026处不可移动文物。
胶澳总督府旧址:百年“办公楼”,风韵犹存
在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中,以德式建筑居多且最能反映青岛的历史变迁,而其中的胶澳总督府旧址更因一直作为政府办公楼而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17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胶澳总督府旧址,即现在的青岛市人大、青岛市政协办公地看到,该楼坐北朝南,整体呈凹型中轴对称状,建筑外墙主要用花岗石砌成。从楼下向上看,主楼屋顶用红瓦覆盖,坡度较大。记者从位于2楼的主入口向内看到,楼内格局沿用原有建筑风格,石头阶梯配以木质扶手,加配黄色墙漆,整体风格简约、大方。
在主楼西侧的白色治安亭旁,竖立了一块关于胶澳总督府旧址的简介,上面注明:胶澳总督府旧址建于1904——1906年,近代欧洲公共建筑,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始为德国胶澳总督府,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至1994年7月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驻地。
“这个楼主体办公楼有4层,还有一个地下室,有113个办公房间。”在胶澳总督府工作38年、现担任保安的王先生说,1995年青岛市市政府搬迁,该楼成为人大、政协的办公地。在他工作期间,进行了几次大修,其中2009年11月底,对因海风侵蚀而变黑的屋顶瓦片进行了更换,对外墙面花岗岩之间的缝隙进行了修补,去年又对办公楼墙体进行了刷漆。
据了解,胶澳总督府旧址于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原貌维护不走样,对外开放在即
始建于1932年的青岛天主教堂,于1934年建造完毕并投入使用,作为青岛市最大的天主教堂,每年都会迎接数以万计的信教人士和游客,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78年的开放使用和风雨侵蚀,教堂主体楼出现了瓦片破损、墙面掉漆、石块掉落、内部设施陈旧、壁画掉色等问题。为此,青岛市房产工程公司于2011年11月18日按照“修旧如旧、原貌维护”的原则进行维护保养。
17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座位于浙江路15号的天主教堂看到,经过大半年的维护保养,主体楼外部墙面已经巩固完毕,钢筋支架也已撤离;屋顶旧瓦和按原貌烧制的新瓦密切拼接,统一色调下相融为一体。在教堂内部,主祭台上方的穹顶壁画已修缮完毕,鲜亮的色彩一改往日的陈旧,25排跪凳也全部刷漆完毕,整个大堂十分敞亮。
在天主教堂的阁楼,记者看到了许多摆放整齐的旧瓦片。天主教堂秘书长、青岛市人大代表孙明介绍,一部分可用瓦片储备起来待日后更换使用,一部分破损瓦片就完全保存起来。
“两周前,我们还与上海一家玻璃制造公司签订了协议,订购了200多平方米的真正彩色玻璃,花了100多万元,计划280天后制造完成运到青岛。”孙明秘书长说,彩色玻璃的订购、安装资金全部自筹,对教会而言有一定困难,希望社会上关心文物建筑的人能进行认捐。
孙明秘书长还称,由于教堂主祭台的部分设施没有配套完全,两侧壁画、院内绿化等还未维护好,因此教堂还需等待一些时日才能开放。开放后,教堂可同时容纳800至1000人参观、做礼拜。
东海饭店:在住宿中,感受历史文化
始建于1936年的东海饭店,坐落于八大关汇泉湾畔,高24米,是1983年以前青岛最高的建筑物。作为一家旅馆式饭店,1937年一天的房价达到20元,是普通酒店最高房价的2.5倍,是当时北方设备最完善、最豪华的假日旅馆。
1979年7月,邓小平入住东海饭店,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著名讲话。会议期间,邓小平曾站在楼上远眺,赞誉“青岛是个美丽的城市!”
17日,记者来到市南区汇泉路,远远地就看到东海饭店橄榄绿色的墙体,与周围景象协调融合。据相关资料介绍,东海饭店主楼高8层,建筑面积为12650m2,当年建造共用资金114亿法币,被誉为“东方海上明珠”。饭店曾用名“四海饭店”,“水边大厦”,日本侵华期间,曾更名“亚细亚饭店”,1947年12月国民党政府接收,恢复了“东海饭店”原名,1950年6月交给海军管理,后即成为北海舰队第一招待所。
在东海饭店工作了35年的刘涛经理介绍,东海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是部队接待单位,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待首长和地方领导,在空闲时也有偿地对大众开放。
“从60年代至今,饭店共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刘涛说,1994年改造幅度最大,大堂被扩建几倍至几百平米;2002年在7楼增加了可供近200人同时进餐的阳光大厅。此外,原来的大型旋转弹簧地板舞厅被改造成多功能厅,用于满足宴会、会议、报告等需要。
青岛美术馆:中西合璧,见证历史变迁
青岛市美术馆是一座独具建筑特色的馆舍,始建于1934年至1940年,作为三进两院的建筑,它将罗马式、中国传统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于此,既彰显了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厚度,又成为游客、参观者游览的场所。作为青岛市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美术馆从投入使用到解放之初,是作为红万字会慈善机构的办公场所使用的。”青岛美术馆党支部书记欧玉珉说,解放后,青岛市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曾选址在此处,其中图书馆从1950年至1990年,博物馆从1960年至2000年。从2000年开始,图书馆和博物馆均撤离,该处也就空置了几年,直至2005年青岛美术馆选址于此,经过一年时间的整修,于2006年开门纳客,这也填补了青岛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
欧玉珉介绍,如今的美术馆作为免费的公共开放式展览馆,会不定期地展示当代、各流派的艺术、美术、书法作品,作为地域性的美术馆,还会重点发掘本土的艺术家,通过这些人的作品,展现青岛当代的艺术。据估算,青岛美术馆如今每年能接待五六万参观者。
对于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欧玉珉称不仅要当艺术作品展览馆,日后还将在典藏上有所丰富,通过收集各类典藏文物,对青岛历史、艺术作品进行研究,打造地域美术品牌。
推荐阅读:
刘少奇故居封闭维修 来游者可观照片
三乡古鹤村有望成“广东省古村落”
福建金门八十年许文言洋楼恐拆除
北京“关中会馆”被拆除 网友痛心老房子
分页:[1] [2] [3] [4]
编辑:菩提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