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兰州黄家庄的申名之路与保护困局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唐学仁  日期:2012-8-24

兰州黄家庄的申名之路与保护困局

兰州黄家庄的申名之路与保护困局

兰州黄家庄的申名之路与保护困局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古村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品格、信仰和情感,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个鲜活的片段。榆中县黄家庄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多少年来它用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诠释着一个村庄的文明。

    如今的黄家庄村正在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这对兰州的整个形象和历史文化内涵无疑是一种提升。但申报的意义并不在于名,而是在于保护。尽管当地政府和大多数居民对房屋的保护都颇为用心,但古村落却仍然面临着被改变甚至毁坏的隐忧。

    文化积淀申名之路

    “兰州市榆中县的黄家庄村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如果成功,将为兰州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这样极具煽情的文字和图片近日出现在媒体和网络时,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竟在短时间里一举成名。黄家庄——一个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川西部,宛川河中下游的村庄。距县城25公里,距兰州16公里。如果不是申报历史文化名村,黄家庄一直在干渴的宛川河岸静静地伫立。当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被挖掘整理成史料后,人们对这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充满了许多神秘的遐想。

    走进黄家庄,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株需3人合抱的大树,盛夏时节繁盛的枝条张扬着生命的力道。村主任邸兆清指着大树做讲解:这就是“明大槐树”,1997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古树名木。这颗槐树相传栽于明前期,距今约六百年,树冠高20米,阔21米,树围4.1米,直径1.3米。因年代久远茂盛不衰,被当地村民视为“神树”。

    除此之外,黄家庄村还有着由质孤堡、丝路古道延伸而来的军事文化、商旅文化和宗族文化。黄家庄其实在秦朝,就是从中原通往河西的必经之路,成为通过兰州的咽喉要塞。历代兵家以质孤堡为中心厉兵秣马,前后建成伍营堡,质孤堡等军事要塞。张骞开启联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后,黄家庄村又作为中原入河西通西域的北线之一,成为贸易东西的集散地和歇脚地,古民居和古建文物沿丝路古道在宛川河谷展布开来,并随着农耕文明,保留下大量的宗祠文化。比如谈氏家祠、张氏家祠等宗族祠堂,房厦结构、空间布局和砖雕都较为完好地保存着。

    顺着村道小路,跃入眼帘的是飞檐而出的古老建筑,和路旁的古老门楼,通过历经岁月的砖雕、木雕可以看出当年的繁华。

    不仅如此,黄家庄的主要文化遗产还有被人们誉为兰州“十三陵”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肃王墓、禹王庙、萃灵寺、古民居、质孤堡城门、城墙、平顶峰史前遗址、烽燧、官渠等十二处古遗址,留存有清家谱、祖先图、古牌匾、锦缎软匾、古旧家具等文物。

    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说,兰州的历史渊源在榆中,榆中的历史渊源在苑川流域。纵观兰州历史,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均与宛川河流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宛川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甘肃的政治军事、文化商贸中心。而黄家庄正是丝路古道的重要连接点和歇脚地。

    申名之路

    黄家庄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的,也是丰富的。在这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宛川七月官神》的重要活动场所和物质载体“白马庙”和“龙王庙”,清代的“翠英寺”,弥勒禅院遗留的天王殿以及四合院落的古民居等一批古建筑都是这个村庄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基础。“申请成功的话,将非常有利于保护这里的文化历史信息遗存,整个村庄也会有活力。”这几乎成了邸兆清现在唯一的梦想。已经就任两届村主任,接近60岁的邸兆清自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工作开始后,3年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境内所有的古遗址。

    邸兆清告诉记者,宛川近千年的大事都与黄家庄村有关。“七月官神”、“苑川社火”是研究苑川流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历史古遗迹、遗址和历史事件,对研究甘肃、兰州历史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价值,现存的一些古四合院也是省内难得的有重要文物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古建筑群。

    3年前,为传承和保护境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省市文物部门成立黄家庄村古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结合文物普查,对全村的古建文化进行了全面摸底,出台公布了《黄家庄村历史古建文物保护办法》,并就古建、古民居、古遗址对群众进行了宣传。同时,通过实地查看,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兰州市文物局及兰州市申报办等相关单位认为申报村的历史遗存丰富,具有保存价值。基本具备了申请条件。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名村,打造昔日辉煌,仅凭保护和申报历史文化名村还不够。

    兰州市申报办主任高峰介绍,目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兰州还是个空白。3年来,黄家庄通过了市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验收,现正在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如果申报成功将对兰州的整个形象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个不小的提升。

    保护困局

    事实上,对于一个村庄能否成为历史文化名村,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申报,而在于保护。相对于黄家庄这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古迹遗址的村庄来说,保护才是真正的难题。

    “保护现在看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城镇化太严重,许多家庭都要修房子,把那些古建筑能拆的全部拆了。”邸兆清的痛楚还不止这些,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开始的时候,村上曾对几家存有古建筑的农户施行异地划拨宅基地,把古建筑存留了下来,但这样的保护毕竟有限。村里根本没有闲置的土地用来划拨宅基地,邸兆清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历史文物被拆毁。

    村民张学时家就是个例子。张的儿子在外包工,回家后要翻修房屋,虽然住惯了老房子的张学时曾强烈反对拆掉全部木质结构的老房子,但儿子就是不听。两年前,张家拆除了院内所有的古建筑,修建了全新的钢筋水泥小二楼。在黄家庄,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尽管有些古建筑被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些古建筑的产权又属于私人,这种矛盾一直是古村落保护的困境。

    邸也在思考,如何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势不可挡的趋势中,避免古村落的生存危机?如何在保护古村落风貌的过程中,同步满足新农村建设?如何在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谋得平衡,终结古村落“开发一个破坏一个”的怪圈?

    不光是这些古建筑,那些伫立在山头的古堡、烽燧遗址也在不断地风化。村里许多人都搬到了城里,留下的古老四合院更无人看护,日晒雨淋房顶的木料也在一点一点地被腐蚀。

    “看见这些我就心疼,但是却束手无策。”邸兆清说,城市化的快速演进给古老村庄保护带来的冲击是致命的。

    资金缺乏

    钱对于古村庄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而像黄家庄这样的古村落的保护恰恰最缺少的就是资金。“其实我们村的硬件是足够了,但现在我们缺乏软实力,比如那些危旧的古建筑,包括祠堂、庙宇等没法得到修复。”

    邸兆清说,此前申报工作开始的时候,村委会投资十多万把一些即将倒塌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但相对整个村庄的古建筑群来说,这样的修复无疑是杯水车薪。黄家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内涵丰富,部分文物价值极高,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因无法保护而遭到破坏,那将是永远的遗憾。“在多年的拆建中已逐步消失了很多,我们不能再失去了。”

    黄家庄曾向相关部门申请过保护资金,但至今都没有得到批复。邸兆清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把这些留存完好的古建筑和遗址由村委会或者政府收购或者直接租赁后,整村加以保护。“但就目前来说,这一设想完全没法实施,以最低价计算,黄家庄的保护资金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在邸兆清看来,传统的古建筑以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格式,庭院生活是乡村生活的基本空间范式,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和频繁的邻里关系交流构成了古代“人情社会”的生活状态。那些家族的历史在代际之间通过讲故事、讲家史而传承,宗族的血缘关系和以婚姻为纽带的亲情关系,维系着一个健全而又相对独立的古代乡村社会。但现在这一切都被改变了。

    邸兆清曾想着完整地修缮和保护几个好一点的古代四合院,还想修建一个宛川民俗文化馆。但这一切都只是设想。

    “保护资金现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邸兆清说,只要有了资金,村里就可以把那些古建筑修复,再组织村民保护。他认为,只要有了高度的文化保护自觉,相信保留一片“活着”的文化记忆,不再是奢望。

推荐阅读:

黄山规划实施“百村千幢”工程 保护古村落文化

建设“名人故里”用钱堆不出美丽

海口关康庙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古祠属私有 租借古迹使用权或为新出路

编辑:菩提树
名称承德皇家寺院 普宁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天下第一会所 河南社旗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苏北小上海—水乡窑湾古镇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泰国大皇宫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遗产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凤凰古城:水碧山青美如画

类别自然山水园
 ·梦回千年“人造古城”能否成..
 ·林徽因怒斥吴晗拆古建筑 你们..
 ·阮仪三:民间力量是保护老建..
 ·名人故里开发 还需避免盲视
 ·杭州出台保护新条例 疑似历史..
 ·苏州打破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
 ·“申遗”乱象令真正遗产望而..
 ·“梁祝故里”何以成了“政绩..
 ·开封“复古”计划:让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