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5月中旬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开馆
来源:台海网 作者:崔晓旭,吴晓平 日期:2017-4-24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一批藏于“深宫”、从没与世人见过面的外国文物,漂洋过海,将在鼓浪屿揭开神秘面纱。
5月中旬,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将开门迎客。目前,首批故宫外国文物已运抵厦门,并布展上柜。
选址“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鼓浪屿三丘田码头,外地游客登岛的码头之一。
出了码头,右转,迎着海风,一直走,不远处,一堵红色宫墙,格外显眼。
绕过宫墙,院里有四栋建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就选址在这里——“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现在的鼓新路80号。
2014年11月24日,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建设运营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合作框架协议》,厦门对此处建筑进行修缮、改造,双方共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主要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遗存至今的外国文物。
既然是“国保级”建筑,场馆改造必须保持原格局、原材料结构制式和原外观。主展厅没有做过多的修缮,护士学校则进行重点的修缮与加固。
工程于2015年11月底开工。如今,展厅及库房改造完毕,并通过安防、消防验收。故宫博物院珍宝已入驻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并将于5月中旬正式开馆。
运输219件珍宝怎样“漂洋过海”?
这些稀世珍宝,藏于“深宫”——北京故宫博物院。
它们要漂洋、要过海,从距离厦门20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来到鼓浪屿。文物出库、运输、装卸,都得小心翼翼,精心打包,还得专人护送。
为确保运输安全,这些文物都采用最先进的包装运输技术,对文物进行分件装箱。其中,每件文物包装箱在四周加棉纸固定,对部分部位用绷带固定,确保运输过程中文物本体不受颠簸、碰撞。
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219件(套)文物,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得严严实实,49个木箱都贴上了“故宫博物院封条”。
文物抵达厦门轮渡码头后,再装船,漂洋过海从三丘田码头上岸,“安家”鼓浪屿。
展览219件外国文物见证文化交流
故宫深藏的1万多件外国文物,大都是海外贸易、商品交流、使节纳贡汇集而来,也有部分来自民间征集或个人捐赠。
但想见它们一面,不易。
下个月中旬,市民和游客就能在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鼓浪屿,欣赏到皇家珍藏的异域稀世宝贝。
首批“登场”的219件(套)藏品,是优中选优,类别丰富多彩,保存也较为完整,有漆器、陶器、瓷器、玻璃器、珐琅器、金属器、织物、绘画、书籍、雕塑、家具、钟表、科技仪器等。它们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保加利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时间跨度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其中以18世纪、19世纪居多。
馆方介绍,根据藏品的类别,将通过六个部分进行展示——“文物来源”,主要讲述故宫外国文物的收藏途径及方式;“科技典范”,侧重展现科学仪器、医学用品等在皇宫的应用;“万国瓷风”,展现故宫所收藏的欧洲、日本等国瓷器;“生活韵致”,主要展出鼻烟盒、粉盒、挂件等从西方国家进入到中国的日常用品;“典雅陈设”,将展出从紫禁城到园囿诸多殿堂内陈设的来自于西方的物品,如钟表、珐琅、银器、七宝烧等;“异国情调”,可以看到西方制造或仿制西洋的丝织品、家具等。
“这些外国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价值和内涵,将它们安放在鼓浪屿,可谓是气质相宜、相得益彰。”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副馆长李士娟说,透过这些文物,可以窥见所属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貌,也映射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编辑:郁金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