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玉(学名:Polianthes tuberosaL.)是石蒜科,晚香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片簇生,线形,顶端尖,深绿色,在花茎上的叶散生,向上渐小呈苞片状。穗状花序顶生,每苞片内常花,苞片绿色;花乳白色,浓香,花被裂片彼此近似,长圆状披针形,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蒴果卵球形,种子多数,稍扁。7-9月开花。
它属于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不分枝。 基生叶6-9枚簇生,线形,长40-60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尖,深绿色,在花茎上的叶散生,向上渐小呈苞片状。 穗状花序顶生,每苞片内常有2花,苞片绿色;花乳白色,浓香,长3.5-7厘米;花被管长2.5-4.5厘米,基部稍弯曲,花被裂片彼此近似,长圆状披针形,长1.2-2厘米,钝头;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中,内藏;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柱头3裂。 蒴果卵球形,顶端有宿存花被;种子多数,稍扁。花期7-9月。
晚香玉在其原产地为常绿草本,气温适宜则终年生长,四季开花,但以夏季最盛;而在中国作露地栽培时,因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故只能作春植球根栽培:春季萌芽生长,夏秋开花,冬季休眠(强迫休眠)。晚香玉自花授粉,但由于雌蕊成熟期晚于雄蕊,所以自然结实率很低。晚香玉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20-30℃。对土质要求不严,以粘质壤土为宜;对土壤湿度反应较敏感,喜肥沃、潮湿但不积水的土壤。
多采用分球繁殖,于11月下旬地上部枯萎后挖出地下茎,除去萎缩老球,一般每丛可分出5-6个开花(大)球和10-25个繁殖(小)球,晾干后贮藏室内干燥处。春季分球,大小子球分别种植。大球当年就可开花,供切花生产用的大子球直径宜在2.5厘米以上。小球经培养1-2年,养成直径2.5厘米以上的种球方可开花。
叶枯病
主要表现为叶尖、叶缘常见发病,逐渐发展为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呈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严重时病叶干枯,病部生黑色小粒。夏末开始,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2%FeSO4溶液10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
炭疽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边缘暗褐色,中央为浅褐色或灰白色病斑,病斑周围可见褪绿晕圈。后期斑上可见成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潮湿时可出现粉红色粘液。7月份雨季可用75%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WP600倍液或75%百菌清WP700倍液喷雾防治,平时可选用1:1:200倍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线虫病
病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株矮、萎黄、叶片数减少、花数减少、花茎变短、生长衰弱,甚至不能开花。可用1%丁基加保扶粉剂或24%欧杀灭溶液防治。
叶斑病
主要是为害叶片,首先从基部叶片发病,初期叶尖处褪绿变黄,逐渐向叶基部扩展,叶尖由淡黄色渐变为褐色,直至叶尖焦枯。病健处交界明显,湿度大时可产生灰黑色霉层。7月份雨季可用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80%代森锌WP5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晚香玉害虫为害花序的有花蓟马、黄胸蓟马、棉铃虫,危害叶部的二斑叶螨、桃蚜以及地下害虫华北蝼蛄。花序害虫为害后直接影响观赏和商品价值,蓟马刺吸花汁液,被害花冠出现灰白色点状痕和褐色斑,花瓣萎缩,严重时花瓣破碎,变褐枯萎;
棉铃虫将花瓣咬成缺刻状或吃光花瓣,并排泄粪便,污染花序;华北蝼蛄主要为害幼苗和根部。
华北蝼蛄:在播种前15天可用5%特丁磷颗粒剂45千克/公顷作毒土撒施,施后覆土浇水或用50%辛硫磷EC1000倍液,48%乐斯苯EC1000倍液灌杀。
二斑叶螨:在发生初期可喷施40%三氯杀螨醇EC1000-1500倍液防治。
桃蚜:在发生初期可喷40%溴氰菊酯,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
棉铃虫:生长季节中可用25%杀虫脒或50%毒杀芬乳剂400倍液,90%结晶敌百虫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可在田边设置黑光灯诱蛾或用阴干的杨树枝把诱蛾,集中消灭棉铃虫成虫。
黄胸蓟马、花蓟马:花葶刚抽出时用10%氯氢菊酯EC200-300倍液或1.8%爱福丁EC3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