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学名:Citrus medica L.)又名枸橼或枸橼子,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花瓣5片。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难剥离,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温多湿环境。产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
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圆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 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味辛、微苦、酸、温。
陶弘景:温。
《本草拾遗》:味辛酸,性温。
《饮膳正要》:味酸甘,平,无毒。
《本草通玄》:苦酸辛,温。
【归经】
入肝、肺、脾经。
《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
《本草从新》:入肺、脾二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效主治】
理气降逆;宽胸化痰。主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本草拾遗》:去气,除心头痰水。
《饮膳正要》:下气,开胸膈。
《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
《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
《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顾气,开郁。
《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本草求原》:除久哮。
可以吃的,孕妇不能吃。
香橼适合人群:
气虚、阴虚者慎服。
香橼食疗作用:
香橼味辛、微苦、酸,性温;归肝、肺、脾经;气香行散,可升可降;
具有疏肝理气,宽胸化痰,除湿和中;
主治胸胁胀痛,咳嗽痰多,脘腹痞痛,食滞呕逆,水肿脚气。
香橼做法指导:
1. 凡肝失疏泄,胸胁胀痛者,可与香附、郁金、柴胡等配伍 ,以行气开郁。
2. 凡脾胃不和,饮食停积,气滞湿阻,以致脘痞腹胀,嗳气呕吐者,可与木香、砂仁、枳实、白术等配伍,以行气健脾,和中降逆。
1 休眠不好 香橼冬季入室休眠,以低温2—4℃为佳,在超过8℃的环境常休眠不好,会提前抽芽展叶,使枝条瘦弱,营养不足,抗逆性差,造成少开花或不开花。
2 阳光不足 香橼属长日照植物,喜阳光,生长发育期间若长期阴蔽处培养,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徒长柔软细弱,叶色变淡发黄,影响花芽分化,导致不开花。
3 施肥不当 香橼生长期施用氮肥过多,花蕾期施放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的磷肥反而较少,植株易徒长,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易造成少开花或不开花,即使开花其所开的花也不香。
4 浇水过量 香橼怕积水,冬季体眠期间及生长季节浇水过多,花盆经常积水,均易引起烂根落叶,致使植株枝条生长细弱,严重影响开花。
5 煤烟污染 香橼忌煤烟,如香橼长期在煤烟污染的环境中生存,则生长不良,叶片变小,易脱落,严重影响植株开花。
6 病虫危害 香橼树如果遇到潜叶蛾、桔柑凤蝶、玉带凤蝶,红蜘蛛、蚧壳虫、炭疽病等病虫为害,防治不力时,也会影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