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四川北部至西北部(青川、松潘、红原、阿坝、马尔康、黑水、茂汶、理县、灌县、壤塘、色达、石渠、甘孜、德格、新龙、道孚)。
形态特征:
无毛草本,高7-25(-50)厘米。须根多数成簇,狭纺锤状肉质增粗,有时粗线形,长1-4厘米,具细长柄,末端线状延长,淡黄色或褐色。茎1-4条,不分枝,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丝状,绿色或下部带紫红色。基生叶少数,叶柄长(2-) 4-7(-13)厘米,叶片轮廓圆形或肾形,3全裂,全裂片2-3深裂,有时指状全裂,裂片长圆形、线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0.5-1.8厘米,宽0.2-0.8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渐狭;茎生叶1-4枚,疏离,互生,具极短柄或近无柄,掌状全裂,裂片宽线形或狭倒披针形,长1-5厘米,宽0.1-0.6厘米,先端急尖,背面具白粉。总状花序顶生或稀腋生,长2.5-12厘米,有10-15花或更多,花期密集,果期较稀疏;苞片狭卵形、狭披针形至宽线形,全缘,稀最下部者3-5深裂;花梗短于或有时等长于苞片,果期长于苞片,淡褐色。萼片小,不规则的撕裂至中部,常早落;花瓣淡蓝色、淡紫色或紫红色,上花瓣长1.2-1.4厘米,花瓣片舟状宽卵形,先端具短尖,背部鸡冠状突起高0.5-1.5毫米,距圆筒形,粗壮,长5-6毫米,末端略渐狭并向上弯曲,下花瓣宽倒卵形,长0.7-0.9厘米,先端圆,具短尖,背部鸡冠状突起较矮,内花瓣提琴形,长0.6-0.8厘米,具1侧生囊,爪宽线形,与花瓣片近等长;雄蕊束长约6毫米,花药黄色,花丝狭椭圆形,淡绿色,蜜腺体贯穿距的1/2;子房线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绿色,具2列胚珠,花柱略长于子房,柱头2裂,具6个乳突。蒴果线状长圆形,长O.5-1.2厘米,粗2-3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绿色转褐红色,成熟时自果梗先端反折,有4-7枚种子。种子近圆形,黑色,具光泽。花果期5-8月。
与原亚种的区别在于植株较粗壮,花序密集多花,上花瓣长约1厘米,距与花瓣片近等长,外花瓣鸡冠高约2毫米,超出花瓣片先端并延伸至距末,瓣片边缘具细齿,下花瓣明显具爪。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400-)3000-4000(-45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下、灌丛下、草坡、高山草甸或岩壁上。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