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
国外分布:印度、老挝、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灌木,有时上枝蔓延,除花外,全株无毛;枝皮粗糙,有纵条纹,有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叶薄纸质或膜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阔卵形,长4-13厘米,宽2-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上面有光泽,下面粉绿色。花黄白色,单朵与叶对生或互生;花梗长2-5.5厘米,无毛;萼片卵圆形,长3-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外轮花瓣比内轮花瓣大,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达9厘米,宽达2厘米,顶端钝,两面被微柔毛,内轮花瓣长圆状披针形,长达7厘米,宽达1.5厘米,两面被微毛;花托凸起,顶端平坦或略凹陷;雄蕊长圆形,药隔顶端截形;心皮长圆形,长1-1.5毫米,被长柔毛,柱头近头状,向外弯,顶端2裂。果有柄,念珠状,长2-5厘米,内有种子1-7颗;种子球状,直径约5毫米。花期夏至冬季,果期6月至翌年春季。
藤状灌木。枝粗糙,有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叶互生,薄革质,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秃净,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圆,全缘,上面光亮,下面粉绿色。花黄白色,生于长2~4厘米的花柄上,与叶对生或近对生;萼片3,卵圆形,长3~5毫米,外被小柔毛;花瓣6,2列,外轮大于内轮,矩圆形斌矩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钝,外被小柔毛;雄蕊多数,楔形,药室线形,外向,花丝粗大,肉质。果实串珠状,可食。长2~5厘米。
生长习性:
生于低海拔山地、丘陵的疏林边或村边灌木丛中。全年可采。
繁殖培育:
假鹰爪枝叶常年浓绿,花朵清香,果似鹰爪,颇有特色。宜孤植或丛植于庭院周围。根、叶可作药用。叶可制酒饼。
园林用途:
假鹰爪花美香浓,香气持久,一树花开,满园皆香。每至花季,鹰爪型乳黄色的花朵便成束地聚生在小枝叶柄里,黄绿相间,十分漂亮,深受人们喜爱。当地的姑娘都喜欢采集鲜花,或藏在手绢里,或夹在书信中送给心爱的人;或佩带在胸前、头上,既可作为装饰,又可驱赶蚊蝇。假鹰爪的果序如串珠,并会从绿色变成红色再变成紫色,颇具观赏性。其茎皮纤维可代麻制绳索,又是人造棉和造纸的原材料;海南民间有用其叶来制酒饼,故有“酒饼叶”之称;此外,因其树型美观,花果俱佳,所以又是一种理想的观赏花卉和庭园绿化苗木。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