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喜马拉雅东部及中部,自我国帕里沿藏布江河谷向西至拉孜,锡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一般多低矮,高10厘米左右,但有时升高至25厘米。根偶尔较细,一般常多少肉质变粗,径可达1厘米,常分枝。茎几乎都从生有鳞片的根茎上成丛发出,多者达10余条,除中央者多少直立外,其余均强烈倾卧而后上升,其节间最长者可达9厘米,一般较短,有纵条纹及成行之毛4条。叶基出者有长柄,稠密成丛,柄长2-5厘米,茎生叶柄较短,4枚轮生,每茎仅1-3轮,叶片均羽状全裂,在基出叶中长达4厘米,在茎叶中达3厘米,宽可达1厘米,但一般较小很多,裂片在较大的叶中疏远,在较小的叶中较密,约10-18对,披针形至线形,长2-3毫米,宽1毫米,有具胼胝的锯齿或小裂。花序常密穗状,亚球形至圆形,长达6厘米,偶有下方一花轮间断者;萼长圆状钟形,脉有密毛,前方开裂至1/3处,长8-9毫米,齿5枚,不等,后方一枚三角形全缘,较具齿的后侧方两枚狭一半,前侧方两枚亦有齿,约与后方一枚等宽;花冠有不同程度红色至白色(作者在野外观察),其管长12毫米,在基部上以锐角指向前上方,下唇构造与皱折系种类完全一样,长7毫米,宽12毫米,基部心脏形而伸向后方,侧裂纵置肾脏形,宽7毫米,长3.5毫米,中裂有柄,为横置的椭圆形,片长2.5毫米,宽4.5-5毫米,盔约与管的下段同一指向,多少镰状弓曲或几伸直,长8-9毫米,额圆凸,有全缘或具波状齿的鸡冠状凸起,其端指向下前方,但其短喙则反翘向前上方,喙端平截;花丝无毛;花柱伸出。蒴果长14毫米,宽5毫米,卵状披针形,锐头;种子卵圆形,基部有附属物,色浅而有明显之网纹。花期7-8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海拔3,600-4,100米的河谷水湿地及河滩莎草群落中。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