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省南部至西南部。
形态特征:
竿直立,有时梢端下垂作攀援状而斜倚他物,高(7)10-18米,直径(6)10-15厘米;节间长29—35(-60)厘米,幼时密被银白色绒毛;节内长0.5—1厘米,其内与节下方均有一圈白色厚密绒毛环;枝下高0.5米,竿每节分多枝,主枝1(或有时无),可发达至与竿近同粗,而使竿呈半攀援状。箨鞘早落性,革质,背部被棕褐色小刺毛,先端圆拱形,两肩有突出的小尖头;箨耳无;箨舌高1毫米,近全缘;箨片直立,基部与箨鞘口部近同宽,背面纵脉与箨鞘的肋纹相连通。末级小枝具6—12叶;叶鞘被贴生的白色小刺毛;无叶耳:叶舌高3—5毫米;叶片长25—35厘米,宽3—4.5厘米,下表面有时具柔毛,次脉10—12对。花枝的节间长2.8-4.5厘米,一侧扁千或具沟槽,在扁平面或沟槽内被有早落的黄棕色柔毛,每节着生即30-40枚假小穗,其所形成簇团的直径为(1)L1.9—3.2厘米;小穗倒卵状三角形,长1—1.3厘米,宽4-7.5毫米,枯草色,无毛,质地柔软,先端钝,含4或5朵小花;颖1—3片,长7毫米,宽4毫米,具8脉;外稃纸质,长8.5—9.5毫米,宽5-6毫米,具多脉,先端具长为0.5毫米的刺状微小尖头;内稃长7.5—8毫米,脊间宽1毫米,其间具2或3脉,最上方小花的内稃无脊,具4脉,各自在先端均微凹;花丝长7毫米,花药长3.7毫米,黄色,或先端呈紫色,具尖头;花柱长6毫米,亦为紫色;柱头单一,具帚刷状微毛。果实金黄色,下半部无毛,上端及喙状物均具白色短绢毛,喙长1.5毫米。花期9月。
生长习性:
自然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地带。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