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我国河南、安徽、台湾、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引种栽培,作为优良饲料或粮食。
国外分布:广泛栽培于亚洲热带及非洲温暖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秆粗壮,高100—150厘米,径5—10毫米。叶鞘光滑无毛,大都短于节间;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15—40厘米,宽10—24毫米,质较柔软,无毛,先端渐尖,边缘变厚或呈波状。圆锥花序直立,长10一20厘米;主轴粗壮,具棱,棱边粗糙,具疣基长刺毛;分枝微呈弓状弯曲;小穗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绿白色,无疣基毛或疏被硬刺毛,无芒;第一颖短小,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3—2/5;第二颖稍短于小穗;第一小花通常中性,其外稃草质,与小穗等长,内稃膜质,狭窄;第二外稃革质,平滑而光亮,成熟日寸露出颖外,顶端具小尖头,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染色体2n=36(Hunter,1934),54(Yabuno,1953,1952a,1966;SinghD.N.Godward,1960)。花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