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独脚金,地方别名也叫“疳积草”,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茎多少呈四方形,有2条纵沟,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叶生于下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卵形,长5~12毫米,宽1~2毫米,但最下部的叶常退化成鳞片状。
花有白色花、粉色花、黄色花和红色花,4~10月间开花,花单生于上部的叶腋;小苞片2枚,线形或披针形,长2~4毫米;萼筒状,肉质,长6~7毫米,萼齿线状披针形,长2~2.5毫米,花冠黄色或有时带粉红色,长约1.3厘米,花冠管狭窄,被短腺毛,上部突然向下弯;冠檐二唇形,上唇较短,顶端微缺或2裂,下唇3裂,上唇长约为下唇之半;雄蕊4枚,内藏,花药1室;花柱顶端棒状。蒴果长卵形,长约3毫米。
种子细小,黄色。
生长习性:
多生于山坡、石缝、沟谷阴湿的小草丛中;生庄稼地和荒草地,寄生于寄主的根上。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