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北部。
形态特征:
竿柄长5-10厘米,粗1.8—2.5厘米。竿直立,高达4米,粗1.5-2.5厘米;节间一般长15-17(20)厘米,竿基数:节间长3—6厘米,圆筒形,无毛,幼时微被白粉,无纵向细肋,竿壁厚2.5—5毫米;箨环隆起,幼时被微毛或无毛;竿环较平坦或在分枝之节为隆起,幼时有时微被白粉;节内长2—3毫米,幼时其间有时功;微被白粉,颜色绿,但较节间为淡。竿芽三角状卵形,表面具小硬毛,边缘生纤毛。枝条在竿每节为(3)7-18枝簇生,与竿作小于45度的锐角开展,直径1-1.5毫米。笋紫色,具极稀疏的黄褐色或灰黄色刺毛,微被白粉;箨鞘宿存,长于其节间,革质,长圆形,顶端宽1.5—2厘米,两肩常微高起而略呈“山”字形,背面;行时微被白粉和极稀疏的黄褐色刺毛或小刺毛,纵向脉纹明显,边缘无纤毛;箨耳及鞘口缒毛俱缺;箨舌略呈“山”字形突出,常不对称,无毛,高不及1毫米;箨片长三角形至带状披针形,薄革质,在竿之下部箨者直立,上部者外翻,基部不二收缩,窄于或显著窄于箨鞘之顶端,无毛,常于展而不内卷。小枝具(1)2叶;叶鞘长1.5—3.5厘米,边缘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缝毛俱缺;叶舌截形,无毛,高不及1毫米;叶柄长约1毫米;叶片狭披针形,无毛,长4-10厘米,宽5—10毫米,基部阔楔形,次脉2(3)对,小横脉不甚清晰,叶缘具小锯齿而稍粗糙。花枝未见。笋期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700—3650米。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