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部。
形态特征:
竿柄长5—9厘米,粗1-3厘米。竿梢端直立,高4—6米。机(1.5)2—3厘米;节间一般长35-40厘米,最长者可达55-60厘米,竿基部节间长10-12厘米,圆筒形,幼时被白粉,无毛或稀在下方具棕色刺毛,老时具明显的灰色蜡质,竿壁厚2-3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微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微隆起;节内长5—10毫米,有白粉。竿芽长卵形,上部粗糙,边缘密生灰色纤毛。竿每节分多枝,枝与竿常作35度夹角开展,直径1-2毫米,被白粉。笋紫色或紫绿色,密被棕色伏贴刺毛;箨鞘宿存,革质至软骨质,三角状长圆形,短于节间,上部三角形,背部密被伏贴的棕色刺毛,并微白被粉,纵向脉纹仅在近顶端处明显,边缘初时生棕色纤毛;箨耳无,或稀具微小箨耳,鞘口两肩各具数条劲直之灰褐色缒毛,其长为5-10毫米;箨舌紫色,圆拱形或截形,边缘有不整齐的裂缺,无毛,高1—2毫米;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干后灰褐色,上表面基部微粗糙,边缘常内卷。小枝具3—4(5)叶;叶鞘长3.5—6厘:微被白粉,边缘无纤毛;叶耳无,鞘门两肩各具4—8条劲直或先端弯曲之淡黄色缒毛,其长为2—7毫米;叶舌近圆拱形,褐紫色,高约1毫米,边缘初时具纤毛;叶柄长1.5—2毫米,初时背而具灰色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10—15厘米,宽(5)9-14毫米,基部楔形,上表面无毛,基部微有白粉,下表面呈灰绿色,疏生灰色柔毛(基部较密),次脉3-5对,小横脉不甚,叶缘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长15—60厘米,可再分具花的次生枝;总状花序山(5)7—9枚小穗组成,或稀可为圆锥花序,此时其所含小穗多达22枚(在花序轴下方每条分枝上的小穗达6枚),排列紧密,生于具1(2)叶片或叶片全部脱落的小枝顶端,花序基部为稍膨大的叶鞘所包藏,或稀可略有露出,整个花序最初由叶鞘开口之一侧伸出,致使所有小穗常偏向于一侧,花序轴及其分枝初时被以疏栗毛,在其分枝或小穗柄下方常托以小型苞片,花序上方的苞片可变为丝状;小穗柄直立或上举,初时具灰黄色疏柔毛或微毛,近轴面扁平,长3-10毫米,腋间无瘤忱;小穗深紫色或紫色带淡绿色,含(3)5(7)朵小花,长1.7—2.7厘米。直径约2毫米;小穗轴节间之近轴面扁平,长3—4毫米,被有灰白色疏柔毛和微毛,顶端呈杯状,边缘具灰白色纤毛;颖纸质,先端渐尖,纵向脉纹上生有微毛,两颖相距极近,第一颖较小而狭窄,线状披针形,长4—7毫米,宽1-1.5毫米,具1—3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长8—9毫米,宽2—2.5毫米,具5—7脉,小横脉略可见;外稃与颖同质,卵状披针形,长8—15.5毫:米;宽2—4毫米,具9-11脉,先端渐尖,纵向脉纹上亦生有微毛,基盘无毛,边缘无纤毛;内稃长5.5—10毫米,先端2齿裂,背部的2脊上利齿尖均生有纤毛.脊间宽约1毫米,具2脉,脊外至边缘各具2脉;鳞被披针形,白色,长1毫米,基部纵脉纹稍明显,边缘生纤毛;花药黄色,长5—6毫米;子房长椭圆形,光亮,无毛,长约1.5毫米,花柱1,顶端叉分,顶生于羽毛状柱头。果实未见。笋期7月,花期5月。
生长习性:
海拔2700米的高山针叶林下。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