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
属苦苣苔科。常绿附生半灌木。匍匐茎灰褐色,老枝黄棕色,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有短毛,皮微有皱纹。叶对生或三致数片轮生,革质,有短柄或近无柄紫红绿色;叶片大小、形状变化较大,楔形、楔状条形,狭矩圆形, 狭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钝园,边缘在中部以上有牙齿,下部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花序腋生,有花1-4朵,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状条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常带紫色,管状,中部以上膨大,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无毛;雄蕊4,能育雄蕊2;花盘杯状,4裂,雌蕊单一,无毛。蒴果1-2个,条形。
生长习性:
生长在山谷阴湿岩缝、岩壁或溪边林下,常附生于半腐化的落叶间。性喜温暖阴湿环境,浅根性,宜在浅薄的酸性腐殖土上生长。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
石吊兰叶质厚,形端庄,筒状花色淡红且有紫蓝条纹,恬雅可爱。如配植悬崖峭壁,非常别致。其性极耐阴,作林缘地被,也很相宜,是不可多得的阴性常绿小灌木。全株可入药,可治疗风湿疼痛、支气管炎、痢疾等疾病。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