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黄河及长江流域各省。
国外分布:1926年由安徽黄山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
形态特征:
竿高8米,粗约3厘米,劲直,幼竿绿色,被白粉,无毛,节紫色,节间具紫色晕斑,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间长达20厘米,壁厚2—3毫米;竿环强隆起而高于隆起的箨环。箨鞘背面淡绿紫色或黄绿色,有紫色纵脉纹,被白粉,因脉间具疣基微刺毛而粗糙,竿基部箨鞘有紫色斑点,渐至竿上部者则可无斑点;箨耳及鞘口燧毛俱缺;箨舌狭而高,高4—8毫米,淡紫色或黄绿色,先端强隆起呈山峰状,具缺刻或呈撕裂状,基部两侧或一侧明显下延,边缘生短纤毛;箨片带状,绿色,有紫色纵脉纹,平直或竿下部者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枝具2—3叶;口十耳及鞘口缝毛俱缺;口十舌强烈伸出,先端弧形,易破碎;叶片带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1.5厘米,两面无毛,或于下表面的基部偶有长柔毛。花枝未见。笋期4月上、中旬。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